AI总结
基本概况: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,状如豇豆,五行属水、色黑味咸、应北方与冬季,为阴中之太阴;藏志,在志为恐,在体合骨(荣齿)、华在发,在窍为耳和二阴,在液为唾,与膀胱相表里,恶燥,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本。
核心生理功能:
- 藏精:藏五脏六腑之精,生髓充脑养骨、化血,肾精化生天癸(促生殖成熟),是抗邪根本,“足于精者百病不生”;肾精不足易致脱发、听力减退等,抗衰老中年开始,男子需补肾气。
- 主水:主持调节水液代谢,激发脾运化、肺行水等脏腑功能,决定尿液生成排泄,为 “胃之关”。
- 主纳气: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以维持正常呼吸,与肺配合完成呼吸运动,咳喘缓则需补肾纳气(常用核桃、蛤蚧等)。
常见证型与影响:
- 肾阴虚:抑制凉润功能减退,见腰膝酸软、潮热盗汗等,易累及肝、肺、心致阴虚病症。
- 肾阳虚:温煦推动功能减退,见畏寒肢冷、腰膝冷痛等,易累及脾致脾肾阳虚;“久病及肾”,肾虚常波及他脏。
养护与应用:避免熬夜(防伤肾精),冬季需藏精(“冬不藏精春必病温”),冬季痹厥(如老寒腿)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;脱发多从肝肾精血辨证,耳聋左磁丸可调理肾精亏虚所致耳聋。
肾的概述:
位于腰部,脊柱两侧,左右各一,左微上、右微下。

形态结构:
椭圆弯曲,状如豇豆。
肾在五行属水:色黑、味咸、应北方。
肾为阴中之太阴,通于冬季。
肾藏志,在志为恐,在体合骨,其华在发,在窍为耳和二阴,在液为唾,与冬气相通应。肾与膀胱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。
明代·马莳注解:“肾主水,其性润,肾燥则精涸,故恶燥。”
正确理解”藏“
《灵枢·本神》:
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。”——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
齿、骨、发为肾之外候
齿、发、骨是判断肾中精气是否充盛的常见标志。
天癸:肾精充盈而化生的促进生殖器官成熟,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。

抗衰老应该从中年开始。
男女抗衰老有别
肾阴、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
肾中精气。互根互用,对立制约。
- 肾阳:激发、温煦、推动、兴奋等作用
- 肾阴:宁静、抑制、凉润、凝结等作用
肾阴虚:抑制、宁静、凉润功能减退。
表现: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口干咽燥颧红,失眠多梦,遗精早泄,小便短少,大便干结,舌红少津,脉细数等。
肾阳虚:温煦、推动功能减退。
表现:畏寒肢冷,腰膝冷痛,精神不振,面色胱白或黧黑,性欲减退、阳痿早泄,女子宫寒不孕,或五更泄泻,小便清长,夜尿频多,舌淡苔白,脉无力等。
久病及肾
肾虚常累及它脏-五脏之伤,穷必及肾
肾阴虚会导致:
- 肝阴虚:肝阳上亢——头痛头胀、眩晕欲仆
- 肺阴虚:肺肾阴虚——骨蒸潮热、干咳
- 心阴虚:心火偏亢——心烦失眠、口舌生疮
肾阳虚会导致:
肾藏精——生髓充脑养骨
肾化血:
- 精生髓,髓化血;
- 肾精化生元气,激发脏腑功能,使血液生成旺盛。
肾精是人体坚强的后盾,是保卫机体、抵御外邪的根本所在。
《冯氏锦囊秘录·先天根本论》:“足于精者,百病不生;穷于精者,万邪蜂起。”
阿狄森氏病: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。
肾主水: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。
津液的代谢在肺、脾、肾、肝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三焦、膀胱等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;
各脏腑对水液代谢的作用,都需要肾的帮助。
肾中阳气激发
尿液是津液排泄的主要途径,而尿液的生成排泄,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肾者,胃之关也
胃主饮食水液的摄入,肾主槽粕水分的排出,肾如同胃的关口和闸门。
肾主纳气
含义: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。
肾主纳气的机理:
- 肾的经脉上连于肺。
- 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正常体现,取决于肾精充沛,肾气的固摄有力。
呼吸运动的整体配合:
咳喘:
肾为五脏六腑之本,十二经脉之根,呼吸之门,三焦之源。
肾的主要功能:
肾藏志:指肾主意志和记忆的功能。
肾精充足、内藏内守:志向坚定不移,不容易忘记。
肾在志为恐
恐:是肾精、肾气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的恐惧、害怕的情志活动。
肾精不足,髓海失充易恐。
肾在体合骨、荣齿、其华在发。
肾其华在发
含义:肾的精气荣华,可以从头发的色泽荣枯上反映出来。
肾之精血不足,发失其养。头发稀疏、脱发、枯萎无光泽、早白。
脱发:精血亏损、气血两虚、血热生风、肝郁瘀血、湿热阻滞。
无论虚实,都是围绕精、血和肝肾来进行辨证。
国医大师邓铁涛从肝肾精血入手治疗脱发:
从地黄、黄精、桑葚来滋肾益精;以黑豆、当归、何首乌、鸡血藤、桑葚来养肝生血。
董建华老师,善用二至丸补益肝肾,常用何首乌、黄精、当归、生熟地黄、枸杞子、黑芝麻加减。
肾在窍为耳
耳是听觉器官,听觉是否灵敏,与肾精、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。
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——《灵枢·脉度》
肾精肾气虚衰:听力减退,耳鸣耳聋;
肾开窍于二阴
二阴:前阴与后阴,是人体的下窍。

肾在液为唾
唾:口津中的一种,具有润泽口腔,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作用。
肾在五行属水,为阴中之阴,与冬气相通应。
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
《内经》:“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”
长期熬夜会伤及肾精。
《内经》“冬善病痹厥”
痹:痹阻不通,不通则痛。胸痹、关节炎、老寒腿冬季容易发病,疼痛加重。
厥:四肢厥冷,手足冰凉。
当归生姜羊肉汤
肾阳为命门之火
肾阴为命门之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