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总结
脾藏象:脾为 “气血生化之源”“后天之本”,主运化(将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全身,是饮食物代谢中心)、主统血(统摄血液行于脉中),藏意(主思维记忆),在志为思、窍为口、华在唇、液为涎,与胃相连(胃主受纳、脾主消磨),应长夏,喜燥恶湿。脾虚易致水湿内生、气血不足(如口唇淡白),脾气不升则心肺头面失养;口味异常、流口水(小儿食积或老人气虚)多与脾相关,归脾汤可调理,运动能增强脾功能,玉屏风散等可固脾相关之气。
肝藏象:肝位于右胁,经络循行广泛,主疏泄(调畅气机,肝气畅则情志悦,郁结则致胀痛)、主藏血(调节血液),藏魂,在志为怒、体合筋、华在爪、窍为目、液为泪,与胆相表里,属木通春季,主升发。肝升太过易致肝火犯肺;肝失条达或升发异常,易引发情志、气血运行相关病症。
心主血脉,肺主气
凡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布散,都由脾来主宰,它的意义就是内养五脏六腑,外养四肢百骸皮毛诸窍。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“后天之本”。

脾与胃以膜相连。——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
脾的生理功能:
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,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。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,具有维持后天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。
胃主受纳,脾主消磨。——《医方考》

脾喜燥洁而恶湿浊
脾虚运化水液无力,导致水湿痰饮内生。水湿之邪困遏脾气,导致脾气脾阳不振。
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。——《内经》
脾气不升:
- 心肺失养,气血化生不足
- 头面五官七窍 得不到充养
- 精气血津液不能上升布散,会出现各种代谢失常的病变。
脾主统血指牌气有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,不使其逸出于脉外的作用。
脾藏意:指牌具有思维、记忆、意念的功能。
归脾汤
“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,脾阴不足则记忆多忘。“——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
脾在志为思: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。
运动能增强脾胃的功能。
比如:运动可以降血糖。
脾在窍为口,其华在唇食欲和口味可以反映脾的运化功能状态。
口味异常:先从脾胃方面来找原因,同时兼顾五脏。
脾其华在唇,脾脏精气的荣华可以从口唇来反应出来。
脾气健运,气血充足:口唇红润光泽,感觉灵敏;
脾气亏虚,气血不足:口唇淡白,没有光泽。
脾在液为涎
涎:口津中的一种,是唾液中比较清稀的部分。由牌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。
口涎自出,通俗的说法是流口水。
小孩子,脾常不足,容易食积,多为脾胃不和。
炒白术、炒山药、炒麦芽、炒山楂。
老年人流口水:脾气虚,不能够摄津,较清稀。
脾应长夏
长夏:指夏至到处暑,夏末秋初。
脾主运化,化生出精气血津液,与“土爰稼穑”道理相似。故牌与长夏,同气相求而相通应。
肝位于腹部,横隔之下,右胁之内肝外应于两胁。

肝的经络:起于足大趾,绕阴器,抵小腹,挟胃,布胁肋上连两乳,循喉咙之后,上连目系,直达巅顶。
主疏泄:气机的调畅
主藏血:血液的调节
肝属木,通于春季,为阴中之少阳。
肝藏魂,在志为怒在体合筋,其华在爪,在窍为目,在液为泪,与胆相表里。
肝主升发,指肝气向上升动、向外发散,生机不息之性。
肝气畅达-情志愉悦
情志郁结,肝气失于条达-胸胁、乳房、少腹胀痛或窜痛等症状。

肝升太过,肺降不及——肝火犯肺